返回網站

環境保育 |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X世界自然基金會智慧濕地管理計劃啟動 ! 引入智慧科技提升米埔自然保護區生態管理、保護生物多樣性

編輯 : Cherry

2025年10月29日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籌辦的《世界自然基金會賽馬會——智慧濕地管理計劃》正式啟動。這項為期三年的大型環境保育項目,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投放近八千萬港元支持,目標是結合創新科技與生態保育,全面提升米埔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管理效能,並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應對極端天氣與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計劃亦包括一系列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為核心的專業培訓及公眾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並實踐 NbS 的理念,一起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生活方式。計劃首個公眾活動《自然之道生活節——智在自然》早前已順利舉行,正式為這個嶄新的保育計劃揭開序幕。

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頻仍,香港濕地生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暴雨與海平面上升威脅著珍貴的棲息地,而生物多樣性的流失更削弱了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復原力。作為《拉姆薩爾公約》認可的國際重要濕地,米埔一直是維持生態平衡與候鳥棲息的關鍵區域。然而,面對日益複雜的環境挑戰與人類活動帶來的壓力,傳統保育方式已難以應對快速變化的現況。

要讓米埔在未來仍能發揮防洪、氣候調節及教育功能,我們需要更前瞻的智慧管理模式,同時深化公眾教育。這正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與 WWF 攜手推行《智慧濕地管理計劃》的初衷——希望透過創新科技與 NbS 的結合,為香港乃至區域性的濕地保育建立一個可持續的新典範,讓米埔成為面向未來的「智慧濕地」示範區。

《智慧濕地管理計劃》是全港首個長期應用智慧科技於濕地管理的項目。計劃將引入多項智慧監測與管理技術、提供專業培訓、舉辦教育活動,全方位提升米埔的生態管理效能,推動區內濕地的可持續發展。

在未來三年,米埔將引入智慧水文管理系統與 AI 生物多樣性監測技術,透過數據分析支援保育決策,同時升級基礎設施,讓濕地在防洪、氣候調節及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面更具韌性。

除了科技應用,計劃同樣重視社區參與與公眾教育。WWF 將透過一系列以 NbS 和生物多樣性為核心的課程、工作坊、野外考察及展覽,邀請非牟利團體、教育界、青年與大眾重新走進自然,了解如何善用大自然的力量,應對現今的環境挑戰。

作為三年計劃的開端,《自然之道生活節》上周六於世界自然基金會賽馬會米埔斯科特訪客中心及米埔自然保護區舉行。活動以「智在自然」為主題,邀請市民走進濕地,透過多項互動體驗探索大自然的智慧與多樣。

參加者可於秋季鳥類遷徙季節觀察候鳥、走訪香港唯一仍運作的基圍濕地,了解傳統漁業與現代智慧管理的結合,並親身體驗以科技監測野生動物的「智慧濕地」項目。其他活動包括「蜜蜂巢箱全接觸」、「心寧步道」及多個互動攤位,讓大家在自然中重新連結身心,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生,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長期推動可持續發展,積極支持創新科技在社區中的應用,而《智慧濕地管理計劃》正是其「綠色願景」的重要一步,象徵著香港在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氣候行動上的新里程。

「創新科技為米埔的保育工作開啟了新篇章,它讓生境管理與數據收集更精準、更高效。我們希望社會各界能以此為起點,積極參與計劃中的活動,重新連結大自然,攜手構建更具韌性的未來。」

未來三年,計劃將陸續推出更多公眾及教育活動,並逐步啟用多項全新智慧設施,讓每一位走進米埔的訪客,都能親眼見證「智慧保育」如何讓自然與社區共同成長。

圖/資料來源 : WWF